第二卷
谱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3
2012-04-16 17:04:37  编辑者:

    家谱又称宗谱、族谱、家乘等,是中国古代宗族组织用以记载宗族世系和宗族事迹的书籍。作为明世系、别亲疏、辩尊卑的依据,也是继承权位和财产的依据。在我国修纂家谱之风源远流长,据考证早在夏代便出现了家谱的雏形,它简要的记录着王子的辈分排行,以确保有条不紊地世袭王位。夏商家谱的共同特点便是简明扼要,只记世系人名,不记其他,只录父子兄弟,不录妻女姐妹。周代,随着宗法等级制度的日益严密,记载血缘亲疏、嫡庶、长幼的家谱也进一步完善,专门设置了名叫“小史”的官职来负责全国贵族家谱的记录和管理,建立起一套相当完备的史官修谱制度。到了秦汉,家谱的内容更加丰富,体例更加严谨,功能更加健全。这一时期,是中国谱牒的兴起期。
    中国家谱发展的 个鼎盛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。其时,士族垄断了国家政权,家谱也自然成为他们维护特权的工具,不仅国家设立谱局、谱官专司谱牒的编修和保藏工作,而且涌现出一大批谱牒著作和谱牒专家。至今有名可考的家谱有一百多种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谱大都因为战乱丧失了。这一时期,是中国官修谱谍的黄金时期。
    到了隋唐,迎来了家谱发展的第二个高峰,此时有影响的谱牒几乎全为官府编撰。公元六百三十一年,李世民令高士廉等人编撰大型谱牒《氏族志》,收集全国的氏族家谱,考订世系,列为九等。但历经五代兵燹,唐代所修谱牒亦多灰飞烟灭。这一时期,是中国官修谱牒的总结时期。
    进入宋元明清,中国的家谱才真正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。修谱的范围扩大了,已由皇家士族扩展到平民百姓;其次,朝廷虽然鼓励私修家谱,但除了皇家玉牒(皇帝的家谱)之外,不再过问民间修谱;再次,欧阳修、苏洵等人创制了影响后世的家谱体例,修谱的目的已从选官授职的凭据衍化为联络宗族的手段。明清以降,私家修谱之风大炽,各个家族往往一修再修,不断重修续修,修谱成为各宗族很重要的活动之一。可以说,宋明时期,是私谱牒的定型时代,或者说是成熟时期。清代是私修谱牒的大发展时期。
    民国以来,是不绝如缕的续修时期,民国年间修宗谱的甚多,今天所见之谱牒,相当部分是民国年间所撰修,张氏横山大瓦族人也不例外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,百姓时有发起兴修家谱的。但在“文革”期间,破“四旧”将不少在清与民国期间的谱牒毁之,基本莫敢重修,有的只能简单的上名字,作世系,其他内容基本上是欠缺。改革开放,进入九十年代,尤为跨入新世纪,政通人和,百业俱兴,百姓进入小康水平后,爱国家、爱民族、爱家乡,盛世修志,又兴起新的修谱热。
    我张氏横山大瓦望族,同样如此,各地成立了家谱分会,掀起寻根问祖、做家谱会的热潮,并强烈要求兴修家谱,提及很多很关心的问题就是吾家始祖家山何地?新修家谱体例何如!凡此种种,编者在每年各分会做家谱会时受到数起询问者。为顺应这一要求,我们成立张氏横山大瓦第五次续修《张氏族谱》筹备处,开展工作,调查走访、登记,参考历代家谱之体例,结合现代之实际,历时十余年,特编辑设计了这套张氏横山大瓦第五次续修《张氏族谱》,以供广大张氏横山大瓦阖族人等之阅用。欠妥之处,谨望各位方家指正。
 

编者:勗支系廿三世孙文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