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祖至今有650多年之久(即1350年起),张氏代代兴旺,代代相传,先祖重视修谱,先后已修四次,初次修谱大明万历岁次戊午年(1599年),二次修谱大明天啟岁次癸亥年(1634年),第三次修谱大清同治岁次癸未年(1866年),第四次修谱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至十七岁次戊辰年(1926-1928年),至今已有80余年未修末序,四次修谱后是战争年代,各族人等,多年未序,名字排行很乱,人口流动性很大,张氏“横山大瓦”后代族人现已众多,已难以查寻,如再不及时查寻修谱,将使“横山大瓦”族人无法登记续修族谱。
本次为张氏横山、清河大瓦第五次续修族谱,1999年计划续修,联络张氏横山、清河大瓦多处家谱分会负责人开会,成立了张氏横山大瓦第五次续修族谱筹备处,派人多处调查登记,因被调查登记分会及部分族人不够重视,意见不一,造成调查登记困难,使续修家谱中途暂停。2007年永丰分会族人强烈要求下,决定再次重新续修张氏横山大瓦族谱。
本家谱因多种因素,报送名单面不大,受局限,现根据实际调查和报送来的张氏族人名单,承接原谱进行续修的,若在2008年10月前有加入续修家谱的族人可登入本次家谱。
本次族谱《第三卷》采用了有廿世孙锡泉公、登高公等24人纂修笫四次《张氏族谱》原版,用两套不完整的族谱复印、扫描、拼接整理编码,保留原族谱的内容。经整理后的原家谱继续保持原有历史真实性、观赏性、并有一定的文物价值,作为《第三卷》。
第五次续修族谱世系表《第四卷》按现在文学格式续修,采用树谱、金字塔式,按每个支系、分会、片在一页或靠近几页编排,使张氏族人宜看宜董,世系表承接第四谱(即《第三卷》)的顺序续修的。按历代修谱惯例,本谱属《张氏族谱》,凡属我张姓的人名姓“张”均未写,只写名字,请阅谱带上“张”字阅读,凡我族男丁、在家女儿均用粗体、且字稍大;以防他姓修谱冲突,我族媳妇、出姓男丁、女儿、女婿、字体为细体、且字稍小。
字排序:第四次修谱锡泉、登高等24人把字序己排好,从二十一世起。“钦赠黄楹殿、肇居横山阳,风云徵感会、万世永留芳”。字排行尽量按第四次修谱所定的排行为准,共二十字。谱修好后正是战争年代,家谱会几乎未做,造成排行很乱,大体为每片或一方名字排序为一派。把名字起好的已木已成舟,不再改名,未起名的或未出生的请统一用第四次修谱所定的字排序,务必按此字排行序,不得纂改。以便张氏横山大瓦族人一听名字便可知道同族人及辈份之区分。
出生年月基本按传统习惯以阴历为主。
编修谱牒时,为便于查找、承上启下《 卷》、《第三卷》、《第四卷》下角标有分页码,见**页、接**页、转**页均为分页码。
现人口流动性很大,地址无法确定,按祖训叶落归根的传统习惯,以照前一靠实际地名编写的。第四卷下方住址按2006年前地名居住地,可能与实际有误。
本次修谱:主要地域以天长市范围内为主,凡天长市范围张氏横山大瓦族人,知道地址的我们都派人登门走访、调查。从天长地区迁出外地的人员,知道地址的我们基本登记入谱。但还有不少横山族人,无法登记,主要原因有对修谱意识不强、上门走访登记无人在家,第四次修谱未登记入谱造成失考族人等,因此难免造成很多横山族人漏登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张氏横山族人,如每次修谱均多方面,不漏登,从明初期至今六百多年,至少有十万以上。特别是第二次修谱大明天啟岁次癸亥年(1634年)至第三次修谱大清同治岁次癸未年(1866年)正是明末清初,改朝换代等历史原因,时隔232年之久,人员流动大。造成很多张氏横山族人失考;第三次修谱时只有少数族人,承上启下登记入谱。入谱族人占人数20%左右。
第四次修谱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至十七年岁次戊辰年(1926-1928年),三次到四次修谱时隔62年,廿世公锡泉主修,调查登记较多方面,登记入谱族人达60%;当时始祖后裔世居地,横、冶山地区张氏横山族人对修谱意识不强,对修谱人不信任,修谱需花巨资,当时经济条件很困难,未交修谱经费,造成很多横、冶山世居地族人未登记入谱。据说世居地横山族人曾与锡泉公因此发生了官司纠纷。因此在四谱中登载世居地族人较少,本次修谱我们派人到横、冶山世居地联系修谱事宜并发送通告,也电话联系多次,望本次修谱将世居地横山族人,登记入谱。但世居地横山族人对修谱意识淡薄,无修谱意识,使本次修谱再次无法将世居张氏横山大瓦族人登记入谱,也是本次修谱很大的遗憾。
本次修谱按四谱入谱的人员地址进行调查、走访率达80%,登记入谱率达60%,共计约6千人以上入谱。
笔者本次修谱与永桥均用工作之余,没有充足的时间汇编;我族很多宗贤忙于工作,对家谱发表文学作品的人很少,使谱中内容不丰富;有些族人居住外地,无法联系,交通费用太大,致使在外地横山大瓦族人有不少无法登记入谱;各地报送材料不齐和有误造成漏登、错登;“人物风采”有些族人完全符合立传条件,多次崔要,可惜未见片言只字,本人又无法登府采写;笔者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使谱牒中有很多缺点、错漏现象、内容不丰富等情况再所难免,请给予谅解。
编者:勗支系廿三世孙文贵
2007年10月1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