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
祠堂名称派衍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7
2012-04-16 15:50:52  编辑者:

    1、清河堂:张岱自河内徒河北省清河县;此地曾改为国、县、郡;本堂名源于此。
    2、金  堂:(一说)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,著有《伤寒论》十卷,世人尊为“医圣”;仅有一子,八十三岁时仍两袖清风,告老还乡时,长沙军民大香大烛送行,每户摆一铜盆的清水、一面铜镜、十块铜钱;表示“清似水、明如镜,十钱为路资。仲景于每户取一钱,为“铜钱万选、金 千秋”之意。系由清河析出,本堂之名源于此,亦以此语为门联。
    3、金鉴堂:(二说)唐宰相张九龄因作《千秋金鉴录》一书;以告诫玄宗,要以国事为重;玄宗如获珍宝。九龄即以“金鉴”为号,开立门宗;晚年被贬至江陵,后又辗转至天长,741年死于天长,玄宗借其书名“千秋”二字,始设置“千秋”县名,本县之名源于此;由清河析出,而为本堂名。
    4、百忍堂:张公艺住山东寿张县,五代同堂、九世同居,族人相安无事,深得唐高宗李治赞赏,公艺手写一百个“忍”字,由清河析出,本堂名源于此。
    5、留耕堂:东周时,秦穆公“尸厥”五日方醒,梦见一妇人,乃长白山西麓之“宝夫人”,名“陈宝”,即为野雉之精;得雄者王,得雌者霸。穆公为验其梦,次日举驾西行,猎人举网得一雉鸡献于穆公。穆公即日建祠于陈仓,名其祠曰:“宝夫人祠”,改陈仓山为“宝鸡”山,有司春秋之祭;每祭之晨,山上闻鸡鸣,其声响彻三里外,并望见赤光十余丈,雷声殷然,此乃(雄雉之神)“叶君”来会(雌雉),所谓“别居南阳”者也;四百余年后,汉光武刘秀生于南阳;王莽篡其汉位,追杀秀,秀七岁走南阳,被老农张公用犁鞭打死莽之“闻龙”犬,救其命;秀为帝,特以嘉封。由清河析出,本堂名源于此;“土地爷”之说亦源于此。
    6、双桂堂:在唐朝中期,由清河一支改用至今。
    7、柳下堂:黄巢兵变时,有一位张氏农妇背其大孩,牵涉小幼,巢诧之;妇述其故;夫故,其元配已先故,仅存一脉;如亡,则脉断。而我虽亡其夫,若亡其子,可再嫁,脉未亡。巢深受感动,特令:暂且躲于老柳之中,尔后回家将艾条插于门头,苍蒲插于窗头。系由清河析出,本堂名源于此。
    8、横山堂:御史张珷由横山仕徒天长,每怀故里,其子昊即字曰“横山”,亦为御史,为与众张区别,由清河析出改用此堂名,现居横山一带。(张珷后代其他子孙后代随其称之为“横山堂”)
    9、九居堂:公艺裔孙,有徒杭州者,又迁居苏州阊门,明永乐年间,奉圣令移民至江苏如东县,清康熙赐本堂名(据如东《潮桥志》记载),由清河析出。
    10、定军堂:明末时,因连年战争,人烟稀少,土地荒无,即由军人退役务农,插草为标,故曰“定军”,系由清河析出,而立此堂名。
    11、授书堂:张琳裔孙,于清末为纪念黄石公对张良传授“太公兵书”,由清河析出,而立此堂名,并迁至江苏高邮。
    12、民生堂:张琳裔孙,为拥戴故总理孙中山之“三民主义”(民族、民权、民生),由清河析出,而立此堂名;现居横山一带。
    13、敦厚堂:自明至今六百余年,“祖德敦厚,芳型犹在,代有显达,不胜枚举”;由清河析出,择其二字而立此堂名。
    14、启厚堂:族人为启示后人:“祖德敦厚,芳型犹在,后辈当自尊自爱,不辱祖荣,应忠厚做人”;故由河河析出,择其中二字而立,本堂名源于此意。
    15、耕读堂:清初时,宗祠有约:“婚嫁不同姓;丧柩横中堂,不用术人殓,不作儒佛事;生意守本份;子孙谅其力品,可耕者耕,可读者读”。由清河析出,本堂名源于此意。
    16、太和堂:清初时,金集相庄由清河一支改用。
    17、慎修堂:清初时,秦楠由清河一支改用。
    18、训恕堂:清初时,锡泉之祖由清河一支改用。
    19、淮安堂:清初时,迁居淮安后,由清河一支改用。
    20、积善堂:明初时,张氏兄弟俩当兵后迁徒永丰子胥落户由清河一支改用。
    21、思,堂:清末时,万寿长亭东大庄由清河一支改用,后迁至汊涧落户。
    22、孝友堂。
    23、宗岳堂。
    锡泉注解:吾族春联等等不一,有用“百忍”,有用“清河”、“金鉴(注:“监”加“金”旁)”、“四家”、“依柳”之堂名。况我横山大瓦张氏,金家集相庄一支清初改用“太和”,秦楠一支改用“慎修”,而泉本支亦经先人改用“训恕”;大都咸因族繁户多,苦无聚集地点,遂各致其能也。兹幸家乘告成,宗祠复兴,想我族人永远有欢聚之所,族众一律仍用“横山”字样,无论春联、灯笼以及婚、丧,高灯不可忽诸,泉故录于此耳。
 

锡泉跋